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恒大暴雷事件”影響仍在持續,近期,多家裝飾企業、家居企業、陶瓷企業披露最新的訴訟情況,其中絕大部分與恒大有關。根據陶城君的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今,有8家下游供應商企業對恒大訴訟金額合計超過40.62億元。
房地產的暴雷事件讓不少下游供應商對精裝渠道變得謹慎起來。2023年,隨著市場的回暖,精裝房渠道是否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對此,有行業人士認為,今年市場有所回暖是必然的,但市場回暖也是相對的,基本面已經大變,房地產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巔峰時代,目前的刺激政策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陶企不必太關注房地產開發市場,其實房地產以后跟裝修市場、陶瓷行業的關系并不是那么大了,而且精裝房的總量現在已經呈現明顯的減少趨勢?!?/p>

(圖片來源:拍信創意,侵刪)
多家下游供應商對恒大訴訟“追債”
在通過一部分“以資抵債”、“以房抵債”的清償方案后,不少家居企業、陶瓷企業仍然只能通過訴訟方式,解決與恒大的債務危機。近期,有多家企業披露了與恒大訴訟的最新情況。
3月4日,有陶企發布公告表示收到《民事判決書》,根據法院判決結果,恒大需還借款5000萬元、支付借期內利息600萬元。截至3月4日,該陶企及控股子公司已受理的正在發生的其他訴訟、仲裁事項涉案總金額為2.41億元,案由主要為合同糾紛、票據糾紛等。這其中,與房地產相關的訴訟金額合計2.05億元,與恒大相關的訴訟金額合計1.64億元,有不少案件仍處于“已立案受理,尚未開庭審理”。

(圖片來源:陶城報-公眾號,侵刪)
2月28日,索菲亞也發布公告稱,截至公告披露日,索菲亞及控股子公司連續12個月內累計發生的訴訟、仲裁事項的涉案金額共計7.19億元,其中與恒大關于票據糾紛、貨款合同等糾紛的案件共139個,涉案金額共5.96億元。索菲亞表示,涉訴案件中多數案件為公司作為原告要求交易對方支付拖欠公司的貨款等款項。
事實上,從2022年起,便有多家下游供應商企業對恒大提起訴訟:
2022年8月,江山歐派追債恒大,一審獲賠約1.76億;
2022年6月,我樂家居起訴恒大一審宣判獲賠8392萬;
2022年3月,奧普家居起訴恒大等,涉案2.07億;
2022年1月,金螳螂起訴恒大,涉案金額16.41億
……
即便訴訟結果明朗,但執行力度如何仍需要打個折扣。比如,2月16日,粵泰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與恒大的訴訟已指定法院執行,但仍未收到回款。據媒體報道,粵泰股份的訴訟請求為,判令第一被告永嘉公司、第二被告仁愛公司向其支付欠付款10.64億元及逾期付款違約金3.37億元;判令第三被告恒大合肥公司對第一項訴請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圖片來源:拍信創意,侵刪)
有企業仍被“欠債”88.7億元
不少裝企面臨退市風險
與家居企業、陶瓷企業對比起來,裝飾企業作為房地產最直接的供應商,債務收回的狀況則不慎樂觀。2月24日,全筑股份發布公告中稱有“有退市風險”,2022年末,全筑股份預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資產為負4000萬元到負5億元,若公司2022年末經審計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資產為負值,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在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根據全筑股份的訴訟披露情況,截至2月24日,全筑股份近12個月內累計訴訟與仲裁案件(包括已結案件、未結案件)金額合計9.17億元,訴訟案件增加的原因在于其因恒大問題導致的流動性在未根本改善的前提下,未能償付部分供應商款項,以及部分票據持有人行使追索權,共同導致公司被訴案件進一步增加。根據披露,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筑股份對恒大的應收款項約為32.23億元,計提減值金額為4.58億元;訴訟金額達到5.37億元。

(圖片來源:陶城報-公眾號,侵刪)
2月9日,廣田集團披露了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公告。根據廣田集團的回復公告,截至2022年末,公司對第一大客戶應收款項原值總計88.7億元(其中應收賬款原值為63.46億元,合同資產原值為25.24億元),對第一大客戶應收款項計提減值準備68.3億元(其中應收賬款應計提壞賬準備為48.86億元,合同資產應計提減值準備為19.44億元)。
根據廣田集團2月23日披露的“累計訴訟、仲裁情況”,截至公告披露日,廣田及下屬子公司訴訟、仲裁事項累計未結案金額總計約48.67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絕對值的927.50%。其中,作為原告的案件涉及金額約為人民幣25.4億元,包括主訴公司第一大客戶的相關案件金額合計約為人民幣7.65億元。
精裝房渠道下降利好陶企?
2023年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房地產市場似乎迎來“利好”消息。有行業人士認為,“今年市場有所回暖是必然的,但市場回暖也是相對的,房地產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巔峰時代,但房地產市場下行其實對陶瓷行業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未來更多以存量房市場為主?!?/p>
他同時認為,陶企不必太關注房地產開發市場,房地產以后跟裝修市場、陶瓷行業的關系并不是那么大了,精裝房的總量現在已經呈現明顯的減少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兩方面原因導致的,一方面,材料商避之唯恐不及;另一方面消費者不愿意接受精裝房的裝修質量。
“實際上,房地產公司不搞或者少搞精裝房對陶瓷行業是一大利好。隨便一個樓盤幾百套房,從精裝回歸業主自選裝修,就可以養活好多家材料商?!?/strong>
此前,在陶城報舉辦的2023年開工論壇上,也有嘉賓認為,市場整體下滑是肯定的,然而機會也同樣存在?!耙郧爸?國消費者單次裝修的周期很長,比如像我們的父母輩裝一次房子,得用20年甚至30年,不愿意搞二次裝修。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像北上廣深、新一線城市或者發達點的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他們的裝修周期開始縮短,可能3~5年(就想要更換家庭裝修),像廚房、衛生間、陽臺這些場景的改造需求開始大量地出現了?!?/p>
總體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對于家居建材企業來說,房地產暴雷的影響并不是短期內就能消除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精裝房渠道的減少是否將帶來整裝渠道、零售渠道新的發展契機,這些仍值得大家關注。
(文章來源:陶城報-公眾號,侵刪)